AG电子竞技俱乐部,Ag亚游国际集团

图片
调解万家事 种出“金果果”
2025-07-08???10时14分 浏览次数:

——记承德市优秀党务工作者,围场杨家湾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张国刚

本网记者 赵可会

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杨家湾乡,蜿蜒山路如同大地的脉络,将杨家湾村环抱。在这里,有一位被村民亲切称为“定海神针”的80后党支部书记张国刚,他以沙棘般顽强不屈的精神,扎根乡土,用十年光阴将曾经矛盾频出的村庄,绘就成一幅和谐美丽的乡村振兴新画卷。

“小事不出组、大事不出村、矛盾不上交”。张国刚啃下了许多“硬骨头”,而这不仅磨平了他的暴脾气,还让他荣获了承德市“金牌调解员”、河北省“金牌调解员”、“全国模范调解员”等多项荣誉,杨家湾村也因此受益获得了县级法治文明村、河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称号。

调解室里的“魔法档案”

“500多起纠纷、涉及资金138万余元、调解成功率99%。”走进杨家湾村委会,最显眼的莫过于角落那个装满文件的柜子。十多个文件夹整齐排列,其中三大本厚厚的调解档案,记录着张国刚十年基层工作的心血结晶。每一个数字的背后,都是他用耐心与智慧化解矛盾的生动写照。

“基层事务繁琐复杂,村民需求琐碎多样,不仅需要在业务上去处理问题,还需要在情感上赢得村民的信任。”对于如何化解矛盾,张国刚颇有心得。现年69岁的村民罗廷柱于1976年修建公路时因公致残,左眼失明,却因时代局限赔偿甚少。张国刚得知后,像拧紧发条的闹钟,频繁往返于县、市相关部门。无数次沟通协调,无数通电话联系,终于为罗廷柱争取到6.9万元救助金,还帮他办理低保、安排公益岗。如今,罗廷柱脸上的愁容消散,逢人便说:“张书记就是我的大恩人!”

村民的矛盾,许多都不是表面那么简单,排水沟的矛盾更是困扰村组30多年的顽疾。

10组村民建房占用排水沟,每逢雨季,积水便涌入其他小组田地,争吵声不断。张国刚开启“地毯式”走访,鞋底磨破了两双,终于摸清症结所在。面对村民不愿出让土地的难题,他白天入户劝说,晚上召集老党员、村民代表开会商议。那盏村委会办公室的灯,不知多少次亮到深夜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一位老党员被他的执着打动,同意租地置换,“连心渠”就此诞生。竣工那天,几个曾因排水问题红过脸的村民,肩并肩站在水渠旁,相视而笑。

从“脏乱差”到“美如画”

曾经的杨家湾村,猪圈随意搭建,土路坑洼不平,孩子们上学都得深一脚浅一脚。张国刚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。2022年,村容村貌提升行动的号角吹响,他带领党员干部冲锋在前,成立“党员突击队”,划分责任区,喊出“向我看齐”的响亮口号。

“基层治理是一项互动性极强的工作,离不开群策群力、多方参与。”张国刚告诉记者,拆除老旧房屋残垣断壁时,遇到个别村民不理解,他就坐在村民家的炕头上,拉家常、讲政策,一聊就是大半天。清理垃圾那段时间,他每天天不亮就带着村民清运,汗水浸透了衣衫,尘土沾满了脸庞。在他的带动下,村民们纷纷加入,6个月时间,3万多立方米垃圾被清运一空,400余平方米文化墙焕然一新。

最令人称道的是那一面面手绘墙。村两委委员姜雪负责勾勒轮廓,村里的老人和孩子拿着画笔,兴致勃勃地填充色彩,欢声笑语回荡在村庄上空。如今,这些手绘墙成了村里的“网红打卡点”,游客们纷纷驻足拍照,村民姜秀全骄傲地说:“咱村现在不比城里差!”

沙棘园里的致富梦

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。张国刚告诉记者,在当村党支部书记之前,他的生意做得还不错,后来把生意交给了哥哥,一门心思扑在村里,经过多方考察,他将目光锁定在沙棘种植上。“沙棘耐旱耐贫瘠,适合咱这儿的土地,而且浑身是宝,一定能成为致富果!”他的眼神中充满坚定。

2020年,村里依托合作社,利用荒坡造田,308亩沙棘园在山沟沟里拔地而起。沙棘管护并不容易,张国刚就像呵护孩子般精心照料,他跟着专家学技术,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要点;凌晨三四点,他打着手电筒查看沙棘生长情况;暴雨天,他冒雨疏通排水渠,浑身湿透也顾不上换衣服……

功夫不负有心人,沙棘园提前一年进入盛果期。2022年,12.64吨沙棘净果带来13.6万余元收入。负责管护的姜雪笑着感慨:“跟着张书记干活,累并快乐着!为了管护沙棘园,我车轮胎都爆了俩!”展望未来,张国刚信心满满:“我们要把45°以上的坡地都种上沙棘,让沙棘果变成‘金果果’!”

十年光阴,张国刚蜕变成沉稳干练的“当家人”。他如同沙棘树,深深扎根在杨家湾村这片热土,用汗水浇灌希望,用实干书写担当,让乡村振兴的梦想在这里开花结果。

分享到微信X

用微信“扫一扫”,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,
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。